关闭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
页面浏览量:

土木工程

专业是什么?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专业代码

081001

专业学制

本科4年/专升本2年

学位证书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学习地点

兰州

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亮点

省级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

关于TA,你必须要了解

为什么选择在兰科读

土木工程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是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培养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能胜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岗位,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和专业骨干。本专业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评级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6★)。

主要学习哪些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将以实际开课信息为主。

详细课程
BIM技术原理应用
智能测量
房屋建筑学
土木工程施工
砼结构设计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
桥梁工程
装配式建筑
如何培养你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专业以高质量就业为牵引,通过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夯实专业基础,采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法,强化综合实践技能,依托BIM建模竞赛、CAD绘图技能竞赛、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及测绘技能竞赛等科技学术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依托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优质央国企资源,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训)就业平台,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你将拥有什么样的成长方向?

本专业紧跟现代建筑科技和工程技术绿色、数字、智能、信息化转型发展需求,及时捕捉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前沿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胜任现代建筑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全过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达97%以上,2023届毕业生高品质就业率达53%(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毕业生平均薪酬可达8000元+,部分毕业生考取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院校硕士研究生。

未来,你有哪些就业方向可选择?

毕业生面向建筑产业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服务等领域,可在建筑、交通、水利、矿建等从事智慧勘测、设计、施工、智能检测、运维、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签约单位主要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核工业、中国电建、浙江交工及甘肃路桥等优质企业。

本专业有哪些优秀学长学姐?
陈怀涛
张光华
唐晶
亓学栋
马彦甲
祝佳
陈怀涛
陈怀涛/
2020届毕业生
兰州新区水务管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技术负责人。
张光华
张光华/
2018届毕业生
张掖市甘州区委办公室主任。
唐晶
唐晶/
2018届毕业生
新疆路桥北疆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纪检监察室负责人。
亓学栋
亓学栋/
2018届毕业生
深圳大学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
马彦甲
马彦甲/
2016届毕业生
中交一公局重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祝佳
祝佳/
2016届毕业生
绿城中国建筑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华中区域公司综合部负责人。
谁将陪伴指引你前行?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焦专业布局和产业需求,落实“引育用留”四大举措, 健全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建设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德高技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8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4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近50%。

赵晓军
赵晓军
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信息化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教科研课题12项,负责土木工程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主要参与一流本科课程《结构力学》建设,主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科力学系列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兰聘文
兰聘文
教授
曾获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经济委员会经委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出版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马守才
马守才
教授
甘肃省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咨询专家库成员,甘肃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甘肃省建设科技项目、甘肃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荣获甘肃省第二届甘肃省高校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奖、甘肃省力学教学优秀教师奖、甘肃省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负责甘肃省...
赵建昌
赵建昌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甘肃省政府特聘科技首席专家/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555”创新人才;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攻关课题3项、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甘肃省建设厅、科技厅科技进步奖13次,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
赵志鹏
赵志鹏
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参与建设土木工程甘肃省一流专业;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创新项目2项,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项目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等省部级教科研项目5项;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
左箭头
右箭头
你将体验什么样的精彩课堂?
OBE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核心价值理念,制定科学完善的“课前、课中、课后”精彩课堂建设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创新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性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营造“掌声、笑声、辩论声”三声课堂,教学场景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转变,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智能建造引领教学改革:本专业积极响应建筑产业智能建造发展需要,聚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新工科”专业建设标准为行动指南,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新理念”。

课程创新与就业需求相融通:本专业紧跟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和结构检测等新技术新方向,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问需调研,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注重毕业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现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兴交叉专业融合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培养适应土建行业和智能建造领域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里拥有怎样的实验实训条件?

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科特点,构建智能+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拥有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BIM综合实训室、盈建科软件实训室、结构模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新型基础测绘教学实训室、无人机数据处理中心和三维激光数据处理中心等综合实验(训)室,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和企业需求新坐标,持续改造升级专业综合实验(训)室,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综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有效提升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如何聚焦就业需求培养学生?
实践基地人才培养
本专业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建设改革,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近年来相继建成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品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绿城建筑科技集团、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新疆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业(实习)基地50余个,为学生提供专业契合度高的实习(训)就业平台和优质企业岗位资源。
我们为你提供哪些发展平台?

学业发展平台:打造智能建造信息化、绿色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平台,建设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工业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职业发展平台:本专业毕业生50%以上入职中铁、中建、中交、中核、中电建、甘肃路桥等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居全省前列。

创新实践平台:现有结构设计工作室、BIM工作室等专业科创工作室,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

素质拓展平台:学校设有青年志愿者协会、蓝天救援校园应急服务队、蓝凌艺术团、校园广播站、翰墨苑书画协会、航模工作室、憧影摄影协会、魅涂平面设计协会等志愿服务、学生组织社团,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定期组织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等国际研学活动,设有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主流留学国家海外硕士直通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开展土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交流学习服务。

职业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