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健康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
页面浏览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是什么?

专业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082701

专业学制

本科4年/专升本2年

学位证书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学习地点

兰州

院系

健康工程学院

专业亮点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甘肃一流本科专业

关于TA,你必须要了解

为什么选择在兰科读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立足西部,面向国家食品行业发展和符合西部区域需求,专业突出多学科融合设置,采用“产-学-研-创”特色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综合素养高、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评级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6★)。

主要学习哪些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将以实际开课信息为主。

详细课程
生物化学
食品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安全学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
食品工艺学
创新创业实训
如何培养你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专业设有食品分析实验、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训、产品设计、创新创业实训等实践课程,依托省级一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与新区龙头企业共建陇创堂健康食品产业学院,助力甘味品牌打造,真正实现了专业校园微型企业式“产业链”和“创新链”,为同学们搭建了便利的校园式企业生产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平台。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等科学技术竞赛,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依托中粮集团、中船重工、伊利乳业等优质企业资源,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训)就业平台,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深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你将拥有什么样的成长方向?

本专业立足甘肃,面向西北地区,辐射全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需要,紧跟现代食品生产科技和工程技术绿色、营养、保健的发展需求,及时捕捉食品新资源、新技术、新工艺等前沿技术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懂健康、会研发;懂生产、会设计;懂安全、会检测;懂美味、会评价;懂营养、会搭配”,解决食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注重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推广国际标准化的食品生产技术,提高我国食品产业的竞争力,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平均薪酬5000+。考研升学率稳居全校第一,录取率平均15%以上,部分毕业生考取四川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院校硕士研究生。

未来,你有哪些就业方向可选择?

毕业生面向食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营养与健康管理、贸易、教育等多个领域。可在海关、质检、高等院校、食品研发机构、第三方检测、健康管理机构等从事食品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安全标准制定、监管执行、营养师及健康管理师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签约单位主要为伊利实业集团、蒙牛集团、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雨润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肯德基、上海棒约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

你能收获哪些职业通行证、行业敲门砖?
本专业有哪些优秀学长学姐?
朱亚同
张欢庆
甘瑞
杨娟
陈皓
浩楠
朱亚同
朱亚同/
2018届毕业生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在读
张欢庆
张欢庆/
2020届毕业生
兰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检验主管。
甘瑞
甘瑞/
2015届毕业生
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酒泉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杨娟
杨娟/
2015届毕业生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陕西科技大学联培博士。师从吴清平院士,研究方向为抗病毒功能微生物。
陈皓
陈皓/
2016届毕业生
副教授,现就职于甘肃农业大学。
浩楠
浩楠/
2015届毕业生
副教授,现就职于甘肃农业大学。
谁将陪伴指引你前行?
毕阳
毕阳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府参事。“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特色果品产业科技创新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国际沙棘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和《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食品科学》、《食品工业》和《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效碧亮
效碧亮
副教授
​甘肃省营养学会食品营养分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创新创业导师,健康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等7项省级荣誉称号;主持省级及其以上教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获批省级一流课程《食品分析》,省级一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农业工程学报》《食...
孙静
孙静
中共党员,副教授
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教师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校级精彩课堂大赛特等奖、校级“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校级实验(训)“示讲示演”教学竞赛三等奖、校“三育人”奖等教学奖励12项。主持国家级省级等教研科研项目9项,校级一流课程1门,发表论文7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一等、二等、铜奖等奖项12项。
穆晓峰
穆晓峰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营养与食品营养,主讲《食品营养学》、《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生物统计学》等课程,代表性成果为200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甘肃省农牧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成才奖,2008年获得甘肃省民进优秀会员等荣誉,发表论文15篇。
​俞发荣
​俞发荣
研究员(二级)/硕导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310602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07BSH054)、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1项(公科研[2005]246 号)以及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兰州市等科技创新项目 28 项。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安部、甘肃省科技厅、兰州市科技局专家委员会鉴定 24 项(其中国内领先23项, 国内先进 1 项),通过验收4项。获奖22项。撰写发表科研论文209篇(其中发表在 SCI 所属期...
左箭头
右箭头
你将体验什么样的精彩课堂?

OBE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核心价值理念,制定科学完善的“课前、课中、课后”精彩课堂建设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创新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性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充分打造属于学生的专属时刻,营造“掌声、笑声、辩论声” 的三声课堂,教学场景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转变,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课程创新与就业需求相融通:基于“五懂五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凭借优秀的师资力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创有机融合的特色育人模式,专业紧跟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行业新技术和新方向,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问需调研,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注重毕业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现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兴交叉专业的融合发展。

这里拥有怎样的实验实训条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学科特点,构建“产、学、研、创”融合发展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创业精神。拥有独立的理化分析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创新研发实验室和集专业实践核心课程、学生科创活动、教师教改科研、服务产教融合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实践平台。实验室不仅配备专业基础实验设备旋转蒸发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干燥箱、蒸馏水器、分析天平等,同时还拥有先进、精密的检测设备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实践平台环境宽敞、设备先进齐全,可以覆盖从食品加工到品质检测的全过程。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和企业需求新坐标,持续改造升级专业综合实验(训)室,为学生提供具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有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素质。

为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创”特色育人模式,学院与甘肃铭启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陇创堂健康食品产业学院”,为师生搭建了从产品开发、孵化、销售的全过程平台,充分实现校园企业式实习实践,全方位提升食品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品牌影响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们如何聚焦就业需求培养学生?
实践基地人才培养
本专业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主动契合食品行业发展的多元化、个性化、中高端化、健康化趋势,构建“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近年来相继与上海棒约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顶益康师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兰州)饮品有限公司、今麦郎饮品(宝鸡)有限公司等进行校企合作,通过校企联动有效提升毕业生能力和综合素养,营造良好的就业育人氛围,签订产教融合就业(实习)基地20个,为学生提供专业契合度高的实习(训)就业平台和优质企业岗位资源。
我们为你提供哪些发展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食品科创工作室创建于2016年,2022年被评为“省级活力社团”,目前已开发出系列甘味特色产品,如“兰州百合系列蛋糕、冰皮月饼、糯米糍;甘肃薯类系列面包、饼干;甘南蕨麻系列开菲尔发酵乳、汤圆;苦水玫瑰系列蛋黄酥、酸奶”等,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科创成果已成功转化到实践教学,每年以“产品展出与品鉴”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推广,已形成特色鲜明、口碑良好、影响面广的科创氛围。近五年,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及省级大学创新训练项目50余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一等奖等30余项。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定期组织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等国际研学活动,设有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主流留学国家海外硕士直通项目,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交流机会。  

素质拓展平台:学校设有青年志愿者协会、蓝天救援校园应急服务队、蓝凌艺术团、校园广播站、翰墨苑书画协会、航模工作室、憧影摄影协会、魅涂平面设计协会等学生组织社团,充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