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智能装备】机器人工程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西北首家人形机器人产业学院
页面浏览量:

机器人工程

专业是什么?

专业名称

机器人工程

专业代码

080803

专业学制

本科4年/专升本2年

学位证书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学习地点

兰州

院系

智能装备学院

专业亮点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西北首家人形机器人产业学

关于TA,你必须要了解

为什么选择在兰科读

机器人工程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目前建立了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依托学校丰富的资源与潜在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一流实验设备,通过人才共选、人才共育、人才共用,共同探索校、政、企协同培养新机制;延续精英培养,实施“导师制、淘汰制、小班化、项目化、国际化”培养,培养质量高。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评级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6★)。

主要学习哪些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将以实际开课信息为主。

详细课程
机器人学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机电传动与PLC技术
传感与检测技术
机器人仿真技术
工业机器人设计
机器人视觉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编程
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
如何培养你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课程均采用项目式教学,项目内容来自生产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自动化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展一专业一赛事。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参赛人数覆盖率达到70%以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将拥有什么样的成长方向?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机器人领域研究型与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优势明显。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等领域,面向大型国有企业、行业头部企业、政府及行业组织等,担任重要技术、研发及管理岗位。

未来,你有哪些就业方向可选择?

毕业生可能就职于新松机器人、金石机器人、华天电子、麒盛科技、昆山丘钛微电子等行业头部企业。

谁将陪伴指引你前行?

机器人工程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工程教育师资团队,43%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90%的教师具备双师型背景,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陈艳丽
陈艳丽
副教授
​主要承担机器人概论、机器人设计等课程。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指导学生获得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比赛国赛二、三等奖,获得甘肃省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竟赛优秀指导教师。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6项。
吴冬霞
吴冬霞
副教授
主持《新工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教改项目1项,参与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立项“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结构性能计算及优化设计研究”等项目6项,参与的项目曾获得厅局级科技二等奖2项,参编教材4部,发表相关专业论文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曾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
邢冠梅
邢冠梅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理论,主持并参与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获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作为主编编写教材5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项学科设计竞赛并获奖。
李巧红
李巧红
高级工程师
承担《机械控制工程》、《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器人控制技术》等本科生课程。主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4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荣获“学习强国”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
丁怡渊
丁怡渊
致力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动力学研究,主要讲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发表EI及CSCD核心期刊论文两篇,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6篇。
左箭头
右箭头
你将体验什么样的精彩课堂?

全面贯彻OBE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核心价值理念,制定科学完善的“课前、课中、课后”精彩课堂”建设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创新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性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营造“掌声、笑声、辩论声”三声课堂,教学场景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转变,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业头部企业专家参与:学校邀请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名校专家、机器人行业工程师,根据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优化专业课程及授课内容,着力将学生打造成符合行业产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这里拥有怎样的实验实训条件?

机器人工程专业拥有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2个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机器人系统实验、自动化制造系统实验室等以支撑实践类课程教学,设备总价值800余万元。另建有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智能制造创新研发中心等研创平台。学生可通过各类实训实操,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就业夯实实践基础。

我们如何聚焦就业需求培养学生?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依托校政企行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优势资源,实景化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委托名校人才培养
委托名校人才培养:学校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签订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口支援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协议》,双方就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本科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
实践基地人才培养
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学院先后与浙江宁波宝工电器等国内10余家知名企业设立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吉利汽车、中船重工鹏力集团等50多家行业核心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和就业基地,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校外实践平台。
我们为你提供哪些发展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本专业注重通过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素养。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包括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奖项超26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



职业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