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是什么?专业名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081003
专业学制
本科4年/专升本2年
学位证书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学习地点
兰州
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亮点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高质量就业直通央国企
为什么选择在兰科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通过培养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能胜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管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和专业骨干。本专业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评级为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4★)。
*课程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将以实际开课信息为主。
本专业以高质量就业为牵引,通过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夯实专业基础,采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法,强化综合实践技能,依托BIM建模竞赛、CAD绘图技能竞赛、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及测绘技能竞赛等科技学术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依托中国建筑、中国中核、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央国企资源,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训)就业平台,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紧跟现代智慧城市和工程技术绿色、数字、智能、信息化转型发展需求,及时捕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前沿技术方向,培养具有人文素养、扎实基础、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综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高品质就业率达55%(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毕业生平均薪酬可达8000元+,毕业生考取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院校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面向社会水循环和工业水循环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优化、智能运维与服务等领域,可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矿建等从事智慧勘测、设计、施工、智能检测、运维、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签约单位主要为中国核工业、中国建筑、中国中水、中国中冶、中国八冶、西北市政设计院等优质企业。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焦专业布局和产业需求,落实“引育用留”四大举措, 健全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建设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德高技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8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4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近50%。
OBE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核心价值理念,制定科学完善的“课前、课中、课后”精彩课堂建设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创新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性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营造“掌声、笑声、辩论声”三声课堂,教学场景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转变,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智能建造引领教学改革:本专业积极响应给排水行业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以及建筑产业智能建造发展等需要,聚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新工科”专业建设标准为行动指南,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新理念”。
课程创新与就业需求相融通:本专业紧跟现代社会水循环、海绵城市、水体赋能治理与修复等新技术新方向,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问需调研,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注重毕业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现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兴交叉专业融合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培养适应智慧城市和智能建造领域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学科特点,构建智能+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拥有水处理微生物实验室、给排水综合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BIM综合实训室、盈建科软件实训室、结构模型实验室、新型基础测绘教学实训室、无人机数据处理中心和三维激光数据处理中心等综合实验(训)室,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和企业需求新坐标,持续改造升级专业综合实验(训)室,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综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有效提升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
学业发展平台:打造智能建造信息化、绿色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平台,建设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工业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职业发展平台:本专业毕业生55%以上入职中建、中交、中核、中冶、中水甘肃路桥等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居全省前列。
创新实践平台:现有给排水模型设计工作室、结构设计工作室、BIM工作室等专业科创工作室,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30余项。
素质拓展平台:学校设有青年志愿者协会、蓝天救援校园应急服务队、蓝凌艺术团、校园广播站、翰墨苑书画协会、航模工作室、憧影摄影协会、魅涂平面设计协会等志愿服务、学生组织社团,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定期组织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等国际研学活动,设有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主流留学国家海外硕士直通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开展土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交流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