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学生处
作者:李娟娟
时间:2025-10-11
2025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旨在倡导全社会打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壁垒与偏见歧视,让“心理求助”不再成为难以启齿的话题,让“心理关怀”像基础医疗服务一样触手可及。为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共同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为提高师生对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引导大家发现问题时聚焦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主动构建心理韧性、激活内在资源,避免陷入心理疾病的困境,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内容既涵盖了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应对方式,帮助师生建立基础认知,也包含“3分钟小确幸”记录法、优势打卡”5 分钟、“10分钟感恩对话”以及微目标”行动法等可直接落地的积极心理调适技巧,让心理关怀融入日常。同时在校园广播播放“心灵之声”特别节目,重点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实用原理,助力师生在日常点滴中发掘“微幸福”,感受心理关怀的力量。


在学校1号教学楼前,现场开展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签名”“秋日书语”“幸福刮刮乐”活动引发同学们纷纷驻足参与。每一个签名都代表着一份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承诺和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关注。每一份写给自己的时光来信,都是同学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表达。每一张领取到的幸福刮刮卡将记录7天的幸福体验,同学们笑着刮开卡片,或立刻行动完成小任务,或拍照记录下这份惊喜。活动现场的李同学说:“我今天刮到的挑战是‘记录三件今天发生的小事’,我打算晚上睡前分享在朋友圈里,比如刚才排队时同学帮我递了纸巾,广播里放的‘心灵之声’节目刚好说到我最近在意的焦虑调节方法,还有这张能记录7天幸福的刮刮卡——原来幸福真的藏在这些小细节里。”在轻松的互动中,同学们悄然将积极心理的种子播撒进心里,让“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理念,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小活动,真正走进每一位师生的日常。
那些写下对未来期许的信件,字里行间藏着同学们对成长的憧憬;签名墙上留下的一个个名字,不再只是简单的符号,更像是同学们与自己的“心灵约定”,是愿意主动关注心理状态、拥抱积极生活的郑重表态;幸福打卡的二次体验,让同学们在觉察生活中的微小美好时,多了一份主动与深刻…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广大师生慢慢感受到:心理健康不是遥远的话题,它藏在每一次真诚的表达里,藏在每一个关注自我的瞬间里。也正因如此,大家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少了一份陌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多了一份底气,学生们的自我关怀意识悄悄扎根生长,全校关注精神健康氛围愈发浓厚,收获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10月11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将继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活动之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十人九足”“鼓动人心”等核心环节,把心理成长融入趣味互动,让同学们在协作与倾诉中释放压力、凝聚温暖。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下一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将根据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致力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审核 / 潘强玉